下肢
跗骨隧道症候群-----筋膜平衡術
跗骨隧道症候群-----筋膜平衡術
過度使用及扁平足是造成跗骨隧道症候群的原因。工廠工人、百貨業、教師、扁平足、負重的工作和體重過重者,運動員因長期連貫動作或走路姿勢不良、受傷較容易扭傷、撞傷,,導致核心中軸筋膜纖維化或變硬,壓迫脛後神經而引發疼痛。
經敲擊腳踝內側反應檢查,發現敲擊在痛點時造成腳趾頭麻痛。
跗骨隧道症候群症狀:
1. 腳底足踝會灼熱感(burning)、刺痛感(tingling)、麻木、電擊感。
2. 足跟痛,是尖銳的疼痛(shooting pain),而非鈍痛。
3. 無法久站、走久會更不舒服,特別是在晚上的時候。
4.休息與抬腿後,症狀較減緩。
5.跗骨隧道症候群所產生的足跟痛,比較容易有「足跟側邊痛一整圈」的感覺,這主要是脛後神經分布的範圍所致。
6.步態異常(如過度內旋overpronation和跛行,因負重疼痛)。
7.站著腳底會灼熱,坐著或躺著會麻麻的(在足踝內側附近)。
踝隧道症候群的三大特徵:
1. 腳踝內側及足弓、足底有灼熱痛和麻刺感。
(「足底筋膜炎」則無腳踝內側的麻、痛感。)
2. 晨起腳著地疼痛感較少,活動後疼痛會持續增加,休息後疼痛會減輕。(「足底筋膜炎」休息後,腳踏地時較為疼痛,活動後疼痛減緩,久動後疼痛又轉劇烈。)
3. 和扁平足息息相關,先天或是後天足弓塌陷,容易導致屈肌支持帶沾黏筋膜壓迫脛後神經而產生腳踝內側的灼熱麻痛。
脛後神經減壓手術,是用超音波定位去找到脛後神經受壓迫點,然後經由小針刀微創手術鬆開壓迫神經周圍的屈肌支持帶,讓脛後神經得到紓解,腳踝內側的灼熱麻痛症狀自然就能得到解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w4oX2xzmJU
矯正下交叉症候群:
身體內部肌筋膜之間存在平衡關係,當肌筋膜處於失衡狀態時,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造成身體肌筋膜緊張程度不一。比如某部分出現閉鎖延長,很可能會導致擷抗肌筋膜發生閉鎖縮短,進而引發疼痛。筋膜閉鎖代表肌筋膜的沾黏。
當長期處於閉鎖延長的肌筋膜,會比處於閉鎖縮短的肌筋膜更容易造成疼痛。
在治療過程中不能只追逐痛點,「受害者會哭泣,但加害者不會」。筋膜平衡術治療原則,一是在治療時需要照顧「受害者」,「受害者」也就是筋膜閉鎖延長的肌肉,二是需要找出「幕後凶手」繩之以法,「幕後凶手」也就是造成筋膜閉鎖縮短的肌肉。
痛疼表現在閉鎖延長側,根源在閉鎖縮短側,所以針對閉鎖延長的治療只能加大肌筋膜代償,而不能起到根本性治療的效果!針對閉鎖縮短側肌筋膜激痛點的治療才是王道。
【筋膜平衡術】是先鬆解沾黏的閉鎖筋膜,再利用全身筋膜的連動原理,伸展擷抗肌的筋膜,收縮疼痛處的筋膜,讓筋膜回歸整體平衡或骨架歸位。
跗骨隧道症候群伸展:flexor digitorum longus ,flexor hallucis longus,脛後神經Posterior Tibial Ner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lhJHEmL5c
How to Perform Posterior Tibial Nerve Gliding
***伸展對側flexor digitorum longus ,flexor hallucis longus
關於ankle block,要阻斷的神經相關位置
(A) 在腳踝內後側的posterior tibial nerve。
(B) 在腳踝內前側的saphenous nerve。
(C) 在腳踝外後側的sural nerve。
(D) 在腳踝前外側的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
腓腸神經(Sural nerve)位於小腿後側到足部外側,是一條單純的感覺神經(pure sensory nerve),它的功用是支配小腿後側到足部外側的感覺。
它是由 Medial sural cutaneous nerve 和 Peroneal communicating nerve 兩條神經匯集而成,這兩條神經,前者來自脛神經(Tibial nerve),後者來自總腓神經(Common peroneal nerve),而脛神經與總腓神經是坐骨神經(Sciatic nerve)的分支,坐骨神經是由腰椎第四、第五神經根(L4, L5)與薦椎第一、第二、第三神經根(S1, S2, S3)所組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rRKHVVMJp8
#腳踝腳底麻痛、#腳踝腳底灼熱感、#足跟側邊痛一整圈
三個在足踝的內側神經壓迫症:
1脛後神經(Posterior tibial nerve)
2內蹠神經(Medial plantar nerve)
3外蹠神經(Lateral plantar nerve)
一名年輕跑者,扭傷、撞傷,造成跗骨隧道周圍組織有發炎腫脹,壓迫到脛後神經。
跗骨隧道症候群是類似於手腕隧道症候群。
過度使用及扁平足是造成跗骨隧道症候群的原因。脛後神經(posterior tibial nerve)通過跗骨隧道時,會分枝為「內蹠神經」與「外蹠神經」(medial and lateral plantar nerves ),這兩條神經也可能在跗骨隧道中被壓迫,不過約只佔5% ,發生率較低。在隧道外也有一分枝「跟骨內側神經」( medial calcaneal nerve )
跗骨和形成內踝的「脛骨」之間會有一條纖維束,我們稱為「屈肌支持帶」。就是在這個支持帶上下的範圍,大約在內踝的後、下緣,空間突然變得比較狹窄,我們稱為「跗骨隧道」。跗骨隧道位於內踝的後下方,由一層厚厚的屈肌支持帶保護著,通過其中的構造有神經、動脈、靜脈、肌腱,而跗骨隧道症候群就是通過此隧道的脛後神經被壓迫。
首先辨明跗骨隧道症候群是足少陰腎經病變,然後按照
取對側手少陽三焦經(臟腑經)手腕的壓痛點 #陽池穴。
1.先在病位及委中附近找青筋放血,再針對側手掌#骨關穴、木關穴。
2.先在病點出血、膽穴放血,再針 膽穴、五虎穴、中白穴。
3.針 五虎五穴,特效。
4.針 靈骨穴,有效(針刺深度要深,尤其是患處距離靈骨穴越遠,越要針得更深)。
5.委中穴青筋點刺出血,特效。
6.委中穴 點刺放血。
足跟、足底麻電痛或灼熱,易與足底筋膜炎混淆
由於跗骨隧道本來就是個狹窄的通道,所以如果因為任何原因讓這個通道變得更加狹小、擁擠,那麼通過這個區域的脛後神經就可能受到壓迫,產生以「麻痛」、「刺痛」為主,或者伴隨著「灼熱感」的疼痛。
首先,跗骨隧道症候群比較沒有有所謂的「第一步疼痛」,也就是休息一陣子後踩下去的那瞬間最痛的狀況。足底筋膜炎較容易有這種表現。
其次,跗骨隧道症候群相對其他原因的足底疼痛而言,比較容易有「麻」、「電」、「灼熱感」。
#跗骨隧道 #踝管症侯群 #腳踝腳底麻痛、#尖銳痛、#電擊感 #灼熱感、#足跟側邊一整圈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