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統疾病
2024-05-13
胃食道逆流
1.胃食道逆流原因
(1)下食道括約肌鬆弛,無法有效關緊,酸性物容易逆流回食道。(閘門關不緊)
(2)腹壓過高:肥胖、懷孕、暴飲暴食、穿著過度緊身衣物等會增加腹部壓力,提高胃食道逆流的患病機率。(腹壓太大)
(3)自律神經失調:個性(容易緊張、焦慮)、情緒、壓力、氣候、溫差、女性更年期等有關。
2.胃食道逆流症狀:
• 典型的症狀:1 胸口熱熱的感覺2 食物逆流
• 非典型症狀:1 氣喘2 慢性鼻竇炎3 聲音嘶啞4 吞嚥困難5 嘔吐6 睡覺時嗆到的感覺7 肺炎8 癔球感,9溢赤酸、10火燒心、11經常需要清理喉嚨、12胸口灼熱感、13唾液分泌增加(也稱為水急)、14胸痛。
3.食道橫膈胃的神經支配
(1)食道由交感神經幹、副交感神經(迷走神經)與副神經支配
食道裂孔 (Esophageal hiatus) : 位在第10胸椎水平 內有食道和迷走神經通過 。
下食道括約肌由胃動脈血管灌注。交感神經控制胃動脈血管的收縮,阻斷交感神經(星狀神經節阻斷術)可讓胃動脈血管放鬆,使下食道括約肌正常運作。
(2)橫膈由膈神經支配
胸腔與橫膈膜呼吸品質會因為胸腔骨骼結構、肌肉功能而影響,而橫膈膜除了負責區隔胸腔與腹腔外,更是主宰呼吸品質、控制消化系統、舒緩情緒的關鍵因素。竟然胃食道逆流也跟橫膈有關!
(3)胃由副交感神經(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幹(胸T5~T10脊神經) 支配
支配胃的神經有副交感神經和交感神經。
胃副交感神經來自迷走神經,可傳送胃的牽扯感和飢餓感的脈衝,也可通過乙烯膽鹼增強胃的運動、促進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
胃交感神經則是抑制腸胃道的蠕動作用。兩者互為拮抗作用。下食道括約肌同時有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分佈,交感神經負責促進此括約肌收縮,使胃內容易不致於逆流到食道,副交感則負責把括約肌放鬆,讓食物能經由食道進入胃。
胸脊神經後支
胸T5~T10脊神經均在同序胸椎下方的椎間孔發出,穿出椎間孔後分為前、後支。後支分出後經上、下兩個橫突之間,肋橫突前韌帶及橫突間肌之間向後行走,分出內外側支。
胃交感神經來自T5~T10的脊神經腹支神經叢,其作用為抑制胃的分泌和蠕動、增強幽門括約肌的張力、使胃的血管收縮。
T5~T10脊神經後支的內側支分佈於胸多裂肌及胸最長肌,發出小分支穿背闊肌、斜方肌及背深筋膜。
4.胃食道逆流之機轉
胃食道逆流之機轉,在吞嚥食物時,腦中之吞嚥中樞副交感神經發出訊號以蠕動食道肌肉,並朝下方向蠕動。當食物被推送到食道與胃的交界處時,吞嚥中樞就下令下食道括約肌之副交感神經,剌激而放鬆,於是賁門就在瞬間打開,讓食物通過掉入胃中。括約肌食物掉到胃中之後,吞嚥中樞又剌激交感神經,使賁門又瞬間關閉起來。這大門如果關不緊時,會使胃中有pH 值為 1 的強酸(鹽酸 HCl)溶液溢出。這些鹽酸是由胃壁細胞自行製造分泌出來的,強酸有利於把食物消化分解。
5.下食道括約肌為什麼會關不緊呢?這原因可多呢!因為這塊環狀的括約肌就有如橡皮筋一樣,這可能由吞嚥中樞到第十對迷走神經路徑中的每一段神經細胞本體、神經軸索及神經結出了問題,但最常見的還是吞嚥中樞出了問題,吞嚥中樞所發出的交感副交感訊號,必須恰到好處,分毫不差,否則差之厘毫,則失之千里。身體必須符合了同調(coherence)、同步(synchronize)、共振 (entrainment)性等特性。如此,器官本身或器官相互間才能達到和諧(harmony),平衡(homeostasis)器官組織之運動,功能才有效率性(efficiency),這樣一來,自律神經的整體運作就可以變得更為順暢(intuition)。
6.胃腸等器官也有相關的韌帶與肌膜肌肉幫助,才能達到良好彈性。例如大小腸跟周邊器官能穩定在腹腔內,執行功能,就是連結胃腸道的韌帶與包覆器官的筋膜擔任的重要角色。筋膜就像是電工膠帶,將各個器官連結並固定,但又能維持一定的彈性及韌度,允許胃腸蠕動與承受身體做的各項動作,如果沒有筋膜來固定,人在倒立或彎腰或運動時,胸腹腔中的器官與組織,會通通撞在一起。
胃連接食道,並藉此懸吊在上腹腔,四周還有肝胃韌帶、脾胃韌帶、腸繫膜及筋膜,將胃固定而不致搖擺。
胃腸由腸繫膜及筋膜連接到核心中軸筋膜,核心中軸筋膜(深前線筋膜)的分佈:上從下視丘開始,一路連結舌頭、心臟、肺臟、橫膈膜、腹腔神經叢、腰椎、肚臍、骨盆底、大腿、膝關節、小腿,直到腳趾。核心中軸筋膜如果僵硬、扭曲,筋膜張力不平衡時,久了就會引發自律神經失調。
7.如果因壓力、久坐或久站生活型態、長期失眠、淺眠等睡眠障礙,核心中軸筋膜(腎經筋膜分佈於交感神經鏈)支撐身體的中軸骨架,與深層核心肌群的穩定度關係密切。核心中軸筋膜如果沾粘、緊縮、僵硬、扭曲,一旦下食道括約肌與橫膈交界處的胃「賁門」在筋膜張力失衡下被打開,初期的症狀可能是胃內部的空氣跑出來造成打嗝,如果下食道括約肌鬆弛的太嚴重,空氣跑完之後胃酸就跑上來,造成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更嚴重的是胃內部的東西吐了出來,火燒心、嘔胃酸,而不是胃酸太強。
8.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無法根治胃食道逆流
因此使用制酸劑、組織胺阻斷劑、或是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來抑制胃酸,改善胃食道逆流。這個觀念其實是錯誤的!90%胃食道逆流的人,事實上都胃酸酸性不足。胃食道逆流接受藥物治療只是降低胃酸濃度,使胃酸逆流所產生的症狀緩和,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對於改善真正造成胃酸逆流的賁門鬆弛無效。胃食道逆流長期服用這些抑制胃酸的藥物,會產生腹痛、腹瀉、便祕、頭痛、消化不良、食慾差等副作用,還擔心長期使用會造成骨質疏鬆。

9.胃食道逆流神經筋膜平衡術
筋膜平衡術:人體的骨骼筋膜整體構造就像二十面體,二十面體受到壓力後,產生變形,為了防止筋膜斷裂,人體的保護機轉使得筋膜沾粘。筋膜平衡術就是利用方法,將變形二十面體,脊椎骨頭歸位,胃、橫膈膜及食道附近的筋膜(繫膜及韌帶)恢復成健康的對稱平衡形狀。
(1).在T5~T10小面關節(華佗夾脊穴)注射及用小針刀鬆解解除T5~T10神經的壓迫。
(2).用小針刀鬆解膈神經沾粘。
(3).用小針刀鬆解副神經沾粘。
(4).用小針刀鬆解胸多裂肌、胸最長肌、背闊肌、斜方肌及背深筋膜沾粘。
(5).星狀神經節阻斷術:自律神經的綿密網路遍佈全身筋膜,占了周邊神經的90%,阻滯交感神經星狀神經節,可以鬆解全身筋膜張力。
下食道括約肌由胃動脈血管灌注。交感神經控制胃動脈血管的收縮,阻斷交感神經(星狀神經節阻斷術)可讓胃動脈血管放鬆,使下食道括約肌正常運作。
橫膈肌自肌膈動脈血管灌注。交感神經控制肌膈動脈血管的收縮,阻斷交感神經(星狀神經節阻斷術)可讓橫膈肌小動脈血管放鬆,使橫膈肌正常運作。
星狀神經節阻斷術治療胃食道逆流症的臨床效果
結論: 質子幫浦抑制劑PPI合併星狀神經節阻斷SGB治療較單獨PPI治療更早改善胃食道逆流症症狀。
(6).腹式呼吸法:吸氣時,猶如「拉風箱」。靠著拉大風箱體積,使風箱內壓力變小,外面空氣自然向「壓力小處」流入,形成了充氣(如人體吸氣)。而壓縮風箱體積,內部壓力就變大,大於外界氣壓,則氣體就流出(如呼氣狀況)。人體核心中軸筋膜,猶如活動開幕充氣拱門,外面空氣一直流入,拱門得以屹立不塌下。使用腹式呼吸時,橫膈膜上下運動,可以按摩內臟,活化自律神經。橫膈呼吸能夠「刺激迷走神經」,迷走神經是副交感神經的主動驅動器。腹式呼吸步驟為,在吸氣過程中,保持肩膀不動,只透過腹部呼吸,吸氣時將橫隔膜往下壓;吐氣時,盡可能放慢速度,慢慢的吐氣,別一口氣將氣吐盡。當吐氣時間較長時,有助於喚醒人體副交感神經,使其重新恢復元氣、正常運作,讓自律神經從失調趨近穩定。